各学院(部):
为深入贯彻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文件精神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,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,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,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,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课程教学质量,学校决定开展2024年AI智慧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。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:
一、立项类型
立项类型:AI智慧课程
二、立项范围
1. 申报课程为纳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,申报前至少经过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,且已具备一定数量的线上教学资源基础。
2. 优先重点立项建设下列课程:
(1)已获批的国家级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;
(2)已上线、至少运行了两期且运行数据良好的在线开放课程;
(3)有线上资源基础的一流学科专业领域内课程;
(4)有线上资源基础,且受众面广、需求量大的通识教育课、学科基础课等。
三、申报要求
1. 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,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不超过5人(含负责人),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,除主讲教师外,还需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,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,承担课程内容更新、在线辅导、答疑等。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。
2. 课程内容无政治性、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。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,不侵犯第三方利益。
四、建设任务
1. 课程模块建设
课程模块建设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模块:课程概述、课程简介、课程设计、教学团队、教学资源、知识模块、实践教学、课程图谱、课程专属大模型、新形态教材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。
2. 课程图谱建设
课程图谱建设包含完整的知识图谱、问题图谱和能力图谱等。每1个学分对应的知识点数量不少于50个,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、知识点学习路径、知识点详细信息,知识点层级应梳理到3至4级。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完成后应及时开展教学实践,形成知识图谱应用案例1~2个。同时,应对知识图谱持续建设、不断完善。
3.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
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,推动教学从“师生交互”向“师/生/机”深度交互转变,为教师提供更加高效、精准的教学辅助工具,减轻工作负担,优化教学流程,并促进专业成长;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、个性化的学习体验,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。包括但不限于:
(1)智能助教
利用AI技术提高教学备课效率,如AI辅助教案设计助手、AI出题助手、AI出卷助手、AI问题场景设计助手等。
(2)智能伴学
利用AI技术提供伴随式学习,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,如智能学伴、智能问答助手、智能视频学习助手、智能写作助手、智能阅读助手、智能资源推荐助手等。
五、政策支持
1. 学校统一招标,由中标公司团队提供技术支持,协助课程负责人完成智慧课程的建设工作;
2. 本次智慧课程立项为“校建”和“自建”两类。“校建”课程由学校支付课程建设费用,“自建”课程由学院支付课程建设费用。
3. “校建”“自建”课程均由学校统一组织验收,验收合格,且按合同约定按期应用于本校教学实践,并形成教学案例,年终考核时按照当年考核文件核拨发展指标绩效至学院。
六、申报流程及材料提交
1. 课程负责人填写《长江大学AI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1);
2. 各学院(部)初评并择优推荐1~3项,并在申报书上签字盖章;
3. 各学院(部)填写《长江大学AI智慧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2);
4. 纸质版材料:《申报书》(一式三份)《汇总表》(一式一份)于12月20日前提交至工字楼213;
电子版材料:学院将《申报书》《汇总表》统一打包发送至邮箱411700124@qq.com,命名“xxx学院+智慧课程”。
联系人:马老师 联系电话:0716-8060577
长江大学本科生院
2024年11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