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学院(部):
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,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,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,学校定于2025年1月举办“长江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”(以下简称大赛)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目标
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,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,有效助力“四新”建设;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。
引导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创新,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,提高学校与社会、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成效,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,实现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有机衔接,全面提高我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提升我校自主创新能力。
二、大赛主题
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
三、参赛对象及比赛分组
(一)参赛对象
我校在职教师,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。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,若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。鼓励已获批的一流专业、一流课程骨干教师积极参赛。
(二)比赛分组与推荐名额
比赛根据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成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进行,各学院择优推荐教师参加比赛。参赛教师和团队可选择新工科组、新文科组、新医科组、新农科组、基础课程组、课程思政组、产教融合组中任一类型参加。
1、新工科组、新文科组、新农科组、新医科组、基础课程组、课程思政组: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,若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。
2、产教融合组: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成员(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,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以上)。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应不少于30%。行业企业参与教学,需提供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,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。
3、各学院(部)推荐3-4名教师参加校赛,且推荐的教师不得为同一组别。学校根据校赛情况择优推荐参加省赛。根据往届通知要求,推荐参加正高组的项数应不少于总量的三分之一个,推荐参加课程思政组的项数应不少于1个,同时须适当考虑推荐参赛教师的组别和学科分布。
4、鼓励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、量子科技、储能技术、智能制造、数字经济(含区块链)、生物育种、智慧农业、智能医学工程、国际传播等相关专业领域和耕读教育、全科医学、中医药经典、“理解当代中国”(外语专业)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报名参赛。
四、比赛环节及材料要求
(一)比赛环节
1.院赛。各学院(部)自行组织院内遴选,自行安排比赛环节、评审方式等。
2.校赛。校赛包括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环节。
(1)材料评审(1月8日)
材料评审阶段,参赛教师要在1月7日24时前将申报书、课程教学大纲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、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)等相关材料提交大赛系统。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材料评审,满分60分。
(2)现场评审(1月11日)
现场评审阶段,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,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,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10分钟的提问交流,满分为40分。
(3)计分方式
材料评审成绩(满分60分)与现场评审成绩(满分40分)之和为参赛教师(团队)的最终成绩。
(二)材料报送要求
1、申报书(5分)
参赛教师基本情况、课堂教学创新情况等。(详见附件2)
2、课程教学大纲(15分)
课程教学大纲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、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,主要包括课程名称、课程性质、课时学分、授课对象、课程简介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、课程评价等要素。(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)
3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、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)(40分)
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,体现教学创新成效。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“问题”,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、教学方法的创新、教学环境的创设、教学评价的改革等,釆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,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。
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,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。
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、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、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、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,以教学研究的范式,聚焦教学实践中的“真实问题”,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、教学方法的创新、教学环境的创设、教学评价的改革、师资队伍的建设、协同办学的机制等,解决教学问题,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。
报告包括摘要、正文,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。教学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4。
4、教学创新设计汇报(40分)
现场评审以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为主。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,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,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,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资料。汇报时间不超过15分钟,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10分钟。
五、材料报送时间及方式
1、比赛平台网址
http://4zjdf9le.mh.chaoxing.com
2、比赛申报材料均在网上提交,请于1月3日起进行网络注册报名,并提交材料,报名工作及材料提交截止时间是1月7日晚24点00分,逾期不再予以报名。具体操作请参照《参赛人员平台操作手册》。
3、学院参赛汇总表纸质版(须学院分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)1份请在1月8日前提交至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,电子版发送至34463188@qq.com。
六、其他事项
(一)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,不得抄袭、剽窃他人作品,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,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
(二)省赛的获奖情况将列入学院发展指标奖励。
(三)其他未尽事宜,后期将以补充通知形式予以明确。
(四)联系人及联系方式
联系人:周老师
地 址:东校区本科生院216室
电 话:0716-8060259
长江大学本科生院
2024年1月2日
附件
附件1:长江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
附件2:长江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申报书
附件3:长江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教学大纲
附件4:长江大学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目录
附件5:学院参赛汇总表